• 北京大学

    办学情况:本科 综合类 公办

    软科综合(112)、校友会综合(62)、QS世界(1396)、US世界()、泰晤士(83)、人气(177)

    建校时间:1920年 、主管部门:河北省 、占地面积:4000亩

    校区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重点学科:5 、博士点:14 、硕士点:30

    官方网址:https://zsjyc.ysu.edu.cn/bkxwz/sy.htmhttps://www.ysu.edu.cn/

    联系电话:0335-8057069 电子邮件:

  • 燕山大学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0335-8057069

  • 燕山大学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0335-8057069

  • 燕山大学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0335-8057069

  • 燕山大学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0335-8057069

  • 工业互联 聚惠狂欢
    八十多年制造业龙头企业,
    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战经验
  • 校企合作 高薪就业
    全国3000多所高校
    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方向

高校招生、就业、科研合作管理

企业招聘、实习、合作项目管理

学校简介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将重型机械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分校先是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后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0年,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并入燕山大学。

学校有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工程专业国家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观摩考察,支撑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学校现有18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

学校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0000人。现有教职工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2200人,其中,教授568人,副教授678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52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人选17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

学校设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3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部分学科实现跨级提升。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8个直属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体育学院、里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校建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6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含与外单位共建)和26个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燕山大学出版社。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承担“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00余项。2013年和2014年,学校连续有2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主动顺应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布局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目标,重点布局建设“四个研究院、四个中心”,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运载装备研究中心、先进结构材料中心。这些新科研机构的建设将对打造学科高峰、培养顶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燕山大学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全球核心伙伴关系网络,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以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燕山大学4万余名师生员工意气风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学金、校内助学金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等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包括奖、贷、勤、助、补、减等多渠道的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校内贷学金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生活费用的部分学生,由国家向学生提供无息贷学金,学校负责评定发放和偿还等全部管理工作。 发放贷学金的学生人数在学生总数的10%以内,每人每年获贷学金最高额度不得超过1000元。分二等:一等1000元/年/人;二等600元/年/人。

二、绿色通道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为暂时无法缴清学费的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学费缓交手续。

三、国家助学贷款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与中国工商银行秦皇岛分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书》,我校学生可以申请每人每学年不超过6000元的贷款。贷款学生须提交以下材料:
  (1)学生本人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说明);
  (2)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的复印件;
  (3)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说明;
  (4)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

四、生源地贷款
  根据河北省财政厅、教育厅、省农村信用总社有关文件精神,河北籍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优先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具体操作规定请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联系。

五、学费减免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对孤儿、二级甲等以上残疾人、烈士子女的学费视具体情况进行减免。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给予相应补贴。

六、国家助学金
  国家每年拨付700万元用于学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困难学生生活状况给予不同等级资助。

七、特困补助
  学生在校期间经济却有特殊困难无法解决影响正常学习者,如: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单亲且家庭经济困难者、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发生特大灾变等,可认定为特困生。 学校每年为特困生补助金额达150余万元,减免学费50万元。特困补助评定工作每学期评定一次,比例占学生总人数的16%,补助分为三等:一等800元/年/人;二等600元/年/人;三等400元/年/人。
 
八、勤工助学
  学校每年投入资金150万元作为勤工助学基金。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800多个,积极为学生开辟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家教、社会服务、社会兼职等工作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需要,解决大部分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
 

学校食堂

 

学校宿舍